医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当你面对医生时,通常是什么样的感受呢?是绝对信任,视之为救苦救难的菩萨,还是心里充满矛盾和不确定,只是去碰碰运气而已?虽然医治后依然会有很多病人死去,虽然经常听到各种医疗事故,虽然面对医生时不时会有弱势的自卑感和压迫感,但只要生了病,大部分人仍会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看医生。
当然,不管是对医生的崇拜还是对药物的信任,实际上是对现代医学的信任。常听到有人安慰病人时会说“现代医学这么发达,你的病一定会有办法解决”之类。医学真的如人们所希望和信任的那样可靠和确定吗?看了这本书也许你会有不同的答案。
《勾勒姆医生》是科林斯和平奇“勾勒姆三部曲”中的最后一本。勾勒姆是犹太神话中由黏土和水构成的怪物,强大而有力,因而伴随危险,同时笨拙而无知,但却出自好意。作者沿用了“勾勒姆”的隐喻,用来比喻现代医学表现出的很强大却又很无知的状态。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逻辑推理和真实生动的多个案例分析,展现了现代医学中存在的种种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从而让我们对医学的本质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作者一再强调医学虽具有不确定性却依然是有用和有效的。最能体现这种医学的不确定性之处,是开篇详加讨论的安慰剂效应问题了。具体来说,就是药物对治疗疾病的有效性问题。过去,笔者对于药物的了解有限,从来没有想过,药物的真正疗效如何?疾病治愈是因为药物作用还是身体的自愈?医学上是如何确定某种药物治疗某种疾病时的疗效的?甚至,医学中还有所谓根本没有带来生理疗效的“空治疗”。
书中对安慰剂效应的细致分析着实令人大吃一惊。药物对疾病有没有效,要通过对比才能知道,在医学研究中,人们通常会特意设计双盲实验来排除安慰剂效应。而通过作者逻辑缜密的推论之下,我们却最终发现,实际上双盲实验是排除不掉安慰剂效应的。这就无法确定药物的真正疗效。也就是说我们吃的很多药物,在严格的逻辑分析中,甚至根本无法确定其疗效。
这样的分析无疑将现代医学拉下了神坛,揭去了它神秘而神圣的面纱,同时也给了那些备受指责和困扰的“替代医学”以一席生存之地。
通常,现代医学会自称科学,而贬低和鄙视其它非现代的传统医学,认为它们“不科学”,批评它们的药物从来没有进行过严格的双盲实验。经过该书的分析,“替代医学”的倡导者们就可以偷着乐了:闹了半天你也比我们好不到哪里去,治疗效果是不是安慰剂效应引起的无法明确,因此,谁是谁的“替代”,谁更“科学”,还不好说呢。就如作者所言:“医学的不确定性给曾经被嘲笑的治疗方法留下了进入受尊敬的医学行列的空间,……它们越是对病人有效,就越使得作为科学的医学处境尴尬。”除此之外,该书大量对于实际医学案例的讨论也以更加具体方式让人们看到了医学的“混乱”和“无秩序”。
如作者发现,大部分冒牌医生被揭穿,不是因为他们的医术问题,而是因为一些偶然的因素导致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之后,冒牌医生也会逐渐变得得心应手,甚至会成为一个公认的较优秀的医生。我们可以看出,医生的职业更多的是靠经验积累,医疗实践中也存在的很多意想不到的变数和不确定性。这些案例也表明医学共同体对于医疗事故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与对共同体成员的“保护”密切相关。
更进一步,医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也许这才是两位作者想要谈的主要问题。作者的观点倒很明确,就像在该书的副标题中提出的那样,作为科学的医学是复杂的、不确定性的,也是可错的。这对于因病求医的个人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因为他们身体甚至生命托付的那个“神圣”的医学,实际上很不确定。
但从长远的和集体的利益来看,作者认为,作为救助手段的医学还是有效的、必要的、可信任的。这一矛盾在疫苗接种上体现得更明显。事实证明,人群中的彻底接种疫苗能够根除某些疾病,如天花。但众所周知,接种疫苗有一定风险,它也许会对身体造成其它损伤,严重者也可能会导致死亡。这就明显出现了个人选择和集体利益的矛盾,同时也体现了医学不同的效应。在这里,“博弈论”进入了医学实践的讨论。
作者对医学的暧昧态度伴随着全书,使读者进退维谷:进入到医学核心地带,发现曾经对医学的信任是多么幼稚而盲目;可是当你看清其本来面目而想要与其断绝来往时,作者却又告诉我们,医学虽具不确定性,但并不等于它完全没有效果,从长远的、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医学仍然是值得信任的。
如此看来,运气好的话,我们的疾病被治愈或自愈,运气不好,也许我们就会一直被病魔困扰,甚至生命会提前终止。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停止看医生,因为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
《勾勒姆医生——作为科学的医学与作为救助手段的医学》 柯林斯、平奇著 雷瑞鹏译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 定价:2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