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知识ABC
何谓生物多样性
这一概念由美国野生生物学家和保育学家雷蒙德(Ramond.F.Das-man)1968年在其通俗读物《一个不同类型的国度》一书中首先使用,是 B io lo g y 和D iv e rsity 的组合。上世纪80年代,“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的缩写形式由罗森(W.G.Rosen)在1985年第一次使用,并于1986年第一次出现在公开出版物上,由此“生物多样性”才在科学和环境领域得到广泛传播和使用。
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日的来历
1992年12月29日,《生物多样性公约》正式生效。为了纪念这一有意义的日子,根据公约缔约方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建议,199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议案,决定将每年的12月29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为了更好地开展宣传纪念活动,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1年起将“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改为5月22日——《生物多样性公约》案文通过的日期。
历年生物多样性日主题
2002年 关注森林生物多样性
2003年 生物多样性和减贫——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2004年 生物多样性——粮食、水和健康的保障
2005年 生物多样性:适应世界变化的生命保障
2006年 保护干旱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2007年 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
2008年 生物多样性与农业
2009年 外来入侵物种
2010年 “生物多样性促发展、促减贫”。
在内罗毕公布的第三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提出了一些新的措施,意在为2010年10月份将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全球领导人峰会提供参考,以促进世界各国采取行动控制全球生物多样性的流失。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将“生物多样性”定义为“所有来源的生命有机体的多样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以及它们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其多样性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以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态多样性主要以四种方式为人类生活提供实际价值:
1,原料供应。例如木材、海产品等等。
2,环境调节。例如处理污染物、调节降雨等等。
3,文化价值。例如神圣的自然崇拜、旅游目的地以及山野自然风光给人类提供的愉悦等等。
4,环境支撑。例如水土保持、植物繁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