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制品的演变
时间:2010-08-04 来源: 作者:
鼻烟。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以鼻烟入贡,后来鼻烟在我国风靡朝野。鼻烟是放在精美的烟壶中,随身携带。鼻烟壶中有一种“十三太保”,十二个小瓶环绕一个大瓶,瓶口紧包着一块黄褐色的布,各瓶品味不同,放在一个圆盘里,捧献在客人面前。中国人比欧洲人讲究,鼻烟壶有玉的、翠的、玛瑙的、水晶的,精雕细镂,形状百出。有的山水图画是从透明的玻璃壶里勾画的,俗称“内画壶”,工艺鬼斧神工。壶有盖,盖下有小勺匙,以勺匙取鼻烟置一小玉垫上,然后用指端蘸而吸之。由于烟客不时的在鼻孔处抹鼻烟,抹得鼻孔和上唇都染上焦黄的颜色。民国以后,吸鼻烟的已不多见。 旱烟。民间较为流行。民间流传关东(东北)有三怪,其中一怪就是“大闺女噙着旱烟袋”。一尺多长的烟管,翡翠的烟嘴,白铜的烟袋锅,著名的关东烟的叶子就贮在一个绣花的红缎子葫芦形的荷包里。有些旱烟管四五尺长,若要点燃烟袋锅子里的烟草,相当吃力。无人伺候时候只好自己划一根火柴插在烟袋锅里,然后急速掉过头来抽吸。普通的旱烟管没那样长,太长的不容易清洗。
水烟。主要流行于清末民国时期。水烟袋仿自阿拉伯人的水烟筒,不过中国制造的白铜烟袋,形状乖巧得多。使用者每天需要上下抖动冲洗,呱哒呱哒作响。水烟袋抽的是一种特制的烟丝,比较柔软。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城乡吸水烟的人还不少见,以后渐渐被卷烟代替。
卷烟。俗称香烟,现已经风靡世界,名牌繁多。分10支、20支盒装或50支罐装。有雪茄、烤烟型或混合型。过去,儿童们最喜欢收集纸烟盒或烟包中附置的彩色画片。例如前门牌,附置的画片是水浒传一百零八条好汉的画像,宣传如有人能收集全套,可得什么什么样的奖品,一时儿童们趋之若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