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药材烟草市场网

药材烟草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药材烟草资讯

发改委降价令或致低价中成药“退市”

时间:2013-05-14 来源:  作者:
【导读】根据记者的调查发现,从1998年至今1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各类药品“降价令”已经有30次,每次降价都有10余种低价药品消失,这其中不乏低价中成药,同时应运而生许多同功效的高价药品……

  按照发改委原来的工作计划,2013年的药品价格评审工作重点是针对中成药进行降价,之所以延后中成药的降价,或许是进入新版基药的中成药现在还需要进项价格摸底,所以才有发改委酝酿新版基药降价,中成药调价延后的说法。近日,陕西省一位医药行业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如此表示。

  事实上,许多中药厂并不认为发改委延后中成药的降价是多么大的利好。

  陕西省协和医院的一位主治医师向记者表示,每一次发改委的调价,并没有促使药品真正降价,而是使得许多在调价范围内的低廉药品悄悄退出了市场,这巧合应征了市场预言降价就等于下架。

  根据记者的调查发现,从1998年至今1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各类药品降价令已经有30次,每次降价都有10余种低价药品消失,这其中不乏低价中成药,同时应运而生许多同功效的高价药品。

  显然,这种简单的降价令已经无法应对高药价,完善国家药品注册制度,或许才能抑制药品死去活来恶习。

  多因素促中药市场飙升

  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大幅增加了中成药种类,这让业内人士普遍看好中医药行业的市场发展。

  自2012年上半年以来,我国的中药材市场就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然而今年进入二季度,中药材价格却是节节攀升,部分中药材的价格涨幅甚至超过了70%。

  记者调查发现,这主要是由于近期H7N9禽流感催热中药材价格猛涨。

  西安百姓大药房的一位中医师向记者表示,虽然陕西没有发现H7N9禽流感人传染病例,但是近期类似于板蓝根和一些清热解毒的中成药销量却明显上升。同时老年人配的中药预防汤剂也明显多于平时。

  事实上,H7N9禽流感惹火的不单单是陕西中药材市场。近期在浙江、上海、江苏等地的各个大小中药门诊部除正常就诊以外,对于那些涉及预防H7N9禽流感的药品销量成倍增加。

  与此相应的是各中药材产地也随之水涨船高。来自甘肃药材生意人刘宝国对记者表示,近期的确受H7N9禽流感影响,板蓝根、金银花等有清热解毒效用的中药材价格出现上涨。其中,板蓝根的进价从13元/公斤最高涨到22元/公斤,金银花每公斤的涨幅则高达35元左右。其他中药材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另外,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大幅增加了中成药种类,这让业内人士普遍看好中医药行业的市场发展。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3月份药原辅包材产品的关注度上,中药材以37%高居榜首,而药用辅料行业以36%的微弱劣势屈居亚军,其他上榜的还有包衣剂、胶囊和聚乙二醇。

  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担忧,近年来国内的中药市场价格起伏较大,尤其是在2010年和2011年经历了过山车般的暴跌暴涨行情。

  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6月,中药材价格指数飙高至2900多点,但是同年年底却又跌至2100点左右。

  因此有行业人士认为,本轮中药材市场价格上扬首先是受到了H7N9禽流感的影响。但是也不排除游资借助H7N9禽流感囤货炒作。

  在此情形之下,就不难理解,虽然2013年板蓝根全国库存25000吨,相比年需求量19000吨有很大的富余,但仍然有接近70%的涨幅。

  简单降价就等于下架

  近年来,众多的低价药品基本上都随着一轮轮的降价潮而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同等功能同等效果,只是药品名称不一样的高价药。

  虽然近期发改委已经明确,正在酝酿新版基药降价,对于中成药的调价将延后。

  事实上,根据记者在药品市场的走访了解,近年来,众多的低价药品基本上都随着一轮轮的降价潮而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同等功能同等效果,只是药品名称不一样的高价药。

  一位行业人士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向记者表述低价药品为何会在国家发改委的降价令后退出市场。例如,银翘解毒片和白加黑同属于治疗一般性感冒药,但是两者的售价却截然不同。如果两种药品同时处在国家发改委调价的药品序列。或许银翘解毒片就会下架,但是白加黑绝对不会。原因就在于银翘解毒片的价格低廉,利润空间较小,一旦面临降价,就会触及到盈亏线,进而消失。

  随后,记者在发改委既往限价的药品中选择多种10元以内的低价药品,到医院、社区医疗服务站以及大型医药超市试图购买,几乎所有的单位均告知记者,这些药品无销售。

  对此,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从1998年至今的15年间,发改委发布各类药品降价令已有30次。每一次降价都伴随着一批低价药品的消失,其中最容易退出市场的就是10元以内,又在降价或者限价序列里的药品。

  据西安一家大型医院统计,一年有50种药品降价死。粗略统计,仅2009年以来,国家发改委降价药品近万种,但记者走访医院随机采访多位病人得知,药品降价后他们仍感觉贵。显然,这一切皆缘于降价就死的怪圈。

友情链接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