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的卷烟工业
时间:2010-08-23 来源: 作者: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经济部先后接收了各地的敌伪企业。在上海,国民政府接收日资中支那烟草株式会社、华中烟草配给组合、中华烟草株式会社、东亚烟草株式会社等4家企业,并于1946年1月成立中华烟草公司;在天津,接收了东亚烟草厂、中华火柴厂和东亚面粉厂,于1946年成立了恒大企业公司;在青岛,先后接收了东亚烟草公司和华北烟草公司。 与此同时,上海民族烟厂也得到了短期的发展,民族烟厂一度达到八十余家。但是,不久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迅速恢复,外烟输出大量增加,国产卷烟市场萎缩。解放战争爆发后,交通堵塞,原材料供应困难,卷烟市场形成割据状况,经常开工的民族烟厂仅剩二十多家。
除上海以外,各地还分散着许多卷烟厂。后来,国民政府将新设卷烟厂的地点限定于上海、汉口、青岛、天津四地。但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鼓励工厂内迁,从而导致卷烟厂泛滥。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市场又出现割据现象,在全国各地及各解放区出现了许多小烟厂,卷烟工业呈现出畸形臃肿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