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牡丹火花
牡丹花姿优美、雍容华贵,有“国色天香”之誉,是我国最著名的观赏花卉之一。在我国民间,牡丹经常出现在年画、剪纸等传统工艺美术作品中,象征着富贵、华美、长寿。由于牡丹具有多重的吉祥含义,在以吉祥内容为主导地位的中国早期火花中,牡丹便成为最为热门的花卉题材。
晚清时期,外国火柴大量进入中国。为吸引国人购买,这些火柴大多以中国民间的吉祥题材作为商标,其中,日本火柴选用牡丹图案最多,有“花篮”、“牡丹”、“富贵”等日本客花留存(编者注:火花收藏界一般把1838~1949年外国企业在中国生产的火花及其输入中国的印有汉字的火花称为客花)。为了与外国火柴抗衡,中国民族火柴工业开始仿效客花图案,出品了大量吉祥图火花,其中就有不少“牡丹”火花,后来他们也自主设计了不少牡丹图案的火柴商标。在这些“牡丹”火花中,雄光火柴厂出品的“牡丹”、正光火柴厂出品的“红牡丹”、正明火柴厂出品的“红牡丹”等,既以“牡丹”作为火柴商标,又以其作为商标主图;九福公司出品的“牡丹”,虽以“牡丹”为商标名,却以美女为主图,牡丹花反而被置于从属地位;广州火柴厂出品的“富贵”、吉祥公司出品的“富贵”等,皆以牡丹花为主图,同时突出了牡丹在我国民间的富贵含义;金星火柴厂出品的“三花”,则是将三朵牡丹呈“品”字形排列,显得富丽堂皇。
在晚清和民国时期,以牡丹为标名或主图的火花有很多,出现牡丹的图案更是不计其数。这些火花大多以红、黄、绿三色为主色调,前期多采用木刻套印,后期则多为机印。如今,这些火花都已十分少见,故而显得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