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防治疟疾七症中成药
黑尿热是恶性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他如三日疟、间日疟少见,是由于并发急性溶血所致。主要表现为急起寒战、高热、腰痛、进行性贫血和黄疸,尿量骤减呈酱油色。尿中有大量血红蛋白、管型、上皮细胞等。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
治疗疟疾中医分证治疗采用中成药调理。
1、正疟
症状:先有呵欠乏力,继则寒战鼓颔,寒罢则内外皆热,头痛面赤,口渴引饮,后则遍身汗出,热退身凉,隔日发作,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弦。
治法:祛邪截疟,和解表里。
例方:柴胡截疟饮。
2、温疟
症状:寒少热多,汗出不畅,头痛,骨节酸疼,口渴引饮,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表,和解祛邪。
例方:白虎加桂枝汤。
3、寒疟
症状:寒多热少,口不渴,胸脘痞闷,神疲倦怠,舌苔白腻,脉弦。
治法:和解表里,温阳达邪。
例方:柴胡桂枝干姜汤。
4、热瘴
症状:寒微热甚,或壮热不寒,头痛,肢体烦疼,面红目赤,胸闷呕吐,烦渴饮冷,大便秘结,小便热赤,甚至神昏谵语,舌质红降,苔黄腻或垢黑,脉洪数或弦数。
治法:解毒除瘴,清热保津。
例方:清瘴汤。
5、冷瘴
症状:寒甚热微,或但寒不热,或呕吐腹泻,甚则神昏不语,苔白厚腻,脉弦。
治法:解毒除瘴,芳化湿浊。
例方:不换金正气散。
6、劳疟
症状:倦怠乏力,短气懒言,食少,面色萎黄,形体消瘦,遇劳则发,寒热时作,舌质淡,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扶正祛邪。
例方:何人饮。
7、疟母
症状:久疟不愈,胁下结块,触之有形,按之压痛,或胁肋胀痛,舌质紫黯,有瘀斑,脉细涩。
治法:软坚散结,祛瘀化痰。
例方:鳖甲煎丸。
中成药:青蒿素浸膏片,每次服0.2g,每日2次,连服4日,适用于瘴疟;热瘴出现神昏谵语,急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冷瘴出现神昏谵语,急服苏合香丸;疟母见气血亏虚证候者加服十全大补丸或人参养荣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