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苗子变成"金条子" 药农喜笑颜开
早春三月,药苗飘香。3月5日,记者走进宕昌县庞家乡许家村中药材育苗基地看到,客商云集,药农扎堆,喜笑颜开,村民韩有安拿起一把刚采挖的党参苗子感叹说,;今年我秧的1.8亩党参苗子发了大财,一根苗子卖5角钱,一斤带土的苗子卖20元,一亩下来就收入40000多元,现在的药苗子变成了‘金条子;了!;像韩有安一样,依靠;药苗子;发家致富的药农在宕昌县庞家乡屡见不鲜。
庞家乡的主导产业是药材,以前收效不好的原因是粗放种植,零打碎敲,品种单一,没有形成产业优势。现在乡上引导,部门支持,家家;秧药苗;;种药材;;带劳务---发大财;逐渐成了庞家乡农民;致富一条龙;。 许家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特色产业村;和;药材育苗专业村;,许多农户通过中药材育苗发了家,致了富。乡党委书记刘俊科说。
包许娥是该村党参育苗大户,种植药苗6亩,从正月初四开始,就从岷县、舟曲等地请了10多名劳务工管吃、管住,一天开销80元的工钱,进行采挖,每斤出售按20元计算,创收入10多万元。到目前,来自岷县等周边县的2000多名劳务工进住该乡药农家中帮助采挖药苗增收入,3000亩的党参苗远销定西,临洮等地,全县春季创药材收入6000万元。
2012年,庞家乡通过政府引导,科技扶持,示范带动,已建成特色产业示范点7个,县级示范点拉路村黄芪种植基地626亩、许家村党参黄芪育苗基地518亩,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52万亩。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摇钱树;,是宕昌县响当当的支柱产业和;民心工程;。
宕昌县素有;千年药乡;之美誉。哈达铺、理川、城关片原属岷县,是中国道地中药材;岷归;的主产地。据甘肃省药检所检测,宕昌所产当归、党参、红芪、黄芪、大黄等药材的国标有效成分含量均高于2000年版药典规定标准,是同类药材品种中的上品,并先后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近年来,宕昌始终把中药材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全县中药材总面积达到38万亩,中药材年产量达到6.97万吨,总产值达到4.2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摇钱树。(通讯员 刘国庆)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28-6560886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