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烟草期刊
《北清烟报》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英美烟草公司创刊,上海群益印刷编译局承印。此出版物名曰“报”,实为刊,线装本,中文版,除了刊登一些时事以外,大量刊登该公司的烟草广告,为其在华推销卷烟制品服务。
《烟酒杂志》 1915年由全国烟酒公卖总局创办,月刊,刊登公卖局系统内外有关烟酒业务的文件、资料以及一些论述性文章,1919年停刊。该刊是烟酒公卖的产物并为公卖服务,业务范围涵盖烟和酒,但从内容上看烟草所占分量大,所以将其视为烟草期刊并不过分。
《卷烟月刊》 20世纪20年代,全国提倡国货运动风起云涌,一批代表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社会团体应运而生,上海华商卷烟厂联合会就是其中之一。1928年在国货运动出现新高潮的情况下,该会于10月创办会刊《卷烟月刊》,其宗旨是提倡国货。该刊作为同业界的喉舌,反映业内人士的呼声,除了提供一些产销信息外,还刊登有关行业管理和生产技术方面的文章。
《烟兑月刊》 30年代后期,在上海和其他一些大城市兴起的烟兑业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由于当时币制不统一,遍布城市大街小巷的香烟零售点(老上海人称之为“烟纸店”)不仅代售纸张、肥皂、火柴等小物品,还从事不同币制钱钞及大钱与小钱之间的兑换业务,从中收取手续费。上海的烟兑业有自己的行业工会,《烟兑月刊》就是该工会的机关刊物。该刊除了报道一些行业组织及其活动情况外,还刊登许多有关烟草工业、农业、流通、消费等方面的文章,尤其是一些有关烟草的名人逸事、知识性小品等,文化味浓,可读性强。该刊由上海五洲书报社总经销,1940年停刊。
《烟草技术月讯》 1941年由总部设在四川郸县的财政部四川菸草示范场创办,蓉新印刷工业合作社承印。当年12月改为季刊,更名为《菸草通讯》。该刊反映烟叶生产方面的情况较为详细,尤其对川西平原烤烟生产有许多报道,同时刊登不少有关抗战期间烟草行业管理的文件、资料和文章。
《菸类专卖公报》 该刊是适应国民政府战时菸类专卖的需要而产生的,1942年由财政部菸类专卖局创办,主要刊载有关文件、领导讲话及相关著述,在当时对宣传专卖政策和行业管理都发挥过积极的指导作用。1945年初,随着专卖的取消,该刊停办。
《菸讯》 抗战胜利后,农业部随国民政府迁回南京,设立菸产改进处,《菸讯》就是该处为指导全国烟叶生产于1947年7月创办的刊物。该刊主要刊载全国各地有关烟叶生产和流通方面的信息,1948年8月停刊。
《菸草月刊》 l947年1月由萧儒君、王承翰、张逸宾等先生创办于汉口,萧儒君任发行人,王承翰任社长,张逸宾任总编辑。1949年3月,社址迁至上海汉口路583号,由于萧儒君先生不能随社址迁行(当时法律规定发行人居住地必须与社址在同一地区),改任顾问,发行人由宋绩成先生担任;同时,王承翰先生“因公务繁忙,不可兼顾社务”,社长一职改由宋绩成先生兼任。1950年该刊改名为《中国烟草月刊》,1951年停刊。
以上八种都是历史上比较有影响的中文烟草专业期刊。至于解放前的一些烟草企业自办的期刊,如英美烟草公司的《英美烟草公司月报》,一些地区性很强的烟草期刊,如浙江的《浙江卷烟公卖局汇刊》,均不在此一一列举。$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