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应对夏季不适 金银花解毒胜过绿豆
专家:吴圣贤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气虚体质最易中暑
金银花清热解毒胜过绿豆
中暑在夏季十分常见,说明市民对此缺乏清楚的认知和有效的应对办法。吴教授指出,有三类人尤其需要注意预防中暑:体弱多病或慢性病患者;6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气虚体质(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的人。气虚可以从面色、皮肤、骨骼等方面体现出来。比如经常睡不醒、没精气神,皮肤松弛、肌肉软塌无力,骨骼不强壮等,都属于气虚体质。气虚的人往往容易出汗,容易感冒,无论年纪大小,都容易中暑。
除了高温午后减少户外运动,避免过度疲劳,保证睡眠等,吴教授介绍了一种防暑茶:西洋参3g,麦冬12g,金银花6g,食盐少许,代茶饮,开水冲泡,闷15分钟后即可饮用。西洋参是补气的良药,茶里有它,阳气不容易泄掉。麦冬是清凉滋补之品,养阴润肺;还有一个特殊作用,能够保脉生神,人参和麦冬放在一起,麦冬能祛除参的热性,却不伤参的补气作用,反而增加疗效。金银花是清热解毒类的药,能避秽解毒,解暑效果比绿豆更好。三个东西放在一起没有药味,外出旅游的时候随身携带,可以解暑气,恢复体力。
古代验方治腹泻 健脾又养生
夏季腹泻主要分三种类型:急性肠胃炎、传染性疾病和慢性腹泻。慢性腹泻,中医称之为慢性泄泻、便溏。急性胃肠炎应注意饮食、餐具卫生,避免辣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遇到一天突然超过5次腹泻,随时有可能脱水,应尽快就医;上吐下泻伴有发热的症状,吃一些常用的药并不管用时,也必须马上送医院。
但也有很多人胃肠道非常敏感,稍微有点不舒服就拉肚子,容易水土不服,中医称肠胃不够厚。中药里真正有厚肠胃作用的只有白术,它是脾胃之正药,能够健脾燥湿,让脾胃功能逐渐强壮。古代在很多情况下白术都用作长期保养脾胃的药物。古医书记载的白术粥就是效果非常好的例子:炒白术15g,生姜3g,大米250g(用文火炒至米色变黄,直接用米做的粥没用,注意不能炒糊),加水煲成粥食用,每日1次,坚持一个月方可见效。它对虚秘的病人也管用,能改善肠道的排便功能。
慢性腹泻有的持续多年,中医认为是脾虚湿盛造成的。夏季的暑热含有大量的湿气,会导致腹泻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现代医学拿这种腹泻没什么办法,中医倒有很好的经验和疗效。
中医大家张锡纯的一味薯蓣粥不仅能治溏便,味道也好:生怀山药500g,轧细过罗,每次用30g粉,调入适量凉水,放在炉火上熬煮,不停用筷子搅动,开两三次就可成粥。如果是小孩服用,可以少加一些白糖。
薯蓣就是山药,是中医里面非常好的养生保健的药品,能健脾胃,补肾气,化痰,润皮毛。那么多药材中,效力能达到皮毛的,只有黄芪、山药和首乌。《本草纲目》记载山药能够止泻,现在还有人认为山药能够长肌肉,有些人吃什么都不胖,想增肥可以吃山药。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山药很平常,忽略它的强大作用。
出自宋朝《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参苓白术散:去芯莲子肉30g,炒薏苡仁30g,砂仁30g,桔梗30g,炒白扁豆45g,茯苓60g,人参60g,炙甘草60g,白术60g,山药60g,以上各种磨成粗粉,每次取6g,用两枚红枣加水煮15分钟,去枣连药末服下,早晚各一次。这是原方原剂量,绝大部分慢性腹泻,吃一两个月就会痊愈。如果下腹有寒凉感,可添加30g炮姜,有暖肠胃的作用。
用于治疗慢性腹泻的参苓白术丸也是由此发展而来,但水丸疗效不如煮散好。煮散是中医的传统方法,用料少,效果好,凡有效,必是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