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里焦黄的生姜植株遇火就着
行驶在浙江金华磐安新渥镇西湖村,一路上村道很宽很平坦,感觉很舒服,但是路两边土地里的颜色却让人感觉不是那么舒服。原本这个季节的地里应该都是绿油油的,现在看到的只有焦黄色。新渥镇农技综合服务中心的潘主任感叹道。
上周,记者来到了生姜受灾很严重的新渥镇,连续的高温干旱导致全镇受灾生姜过半。
全镇受灾的生姜过半
新渥镇的耕地里大多种的是生姜和浙贝母、元胡、太子参以及白术等药材,它们是新渥镇主要的经济作物。
由于时令关系,除了白术以外的大部分中药材已经在5月份左右收获了,而现在地里的生姜则遭遇到了高温干旱。据了解,新渥镇一共有1500亩生姜地,已经全部受灾,成灾的有700亩,而绝收的则有200亩,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120万元。由于新渥镇的自然条件限制,土地比较碎片化,大户很难搞承包,生姜基本上都是村民自己种植的,换句话说,这些损失平摊到村民头上,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损失。潘主任表示,新渥镇境内有两个相对较大的水库以及10多个能储水1万多立方米的山塘,但是现在已经无水可用,上个星期下过几场雷阵雨,不过这样的雷阵雨在当地人嘴里就是强盗雨,也就是说来得快去得也快,土地根本留不住水,对于旱情的缓解作用很小。潘主任担忧,如果继续高温干旱下去,生姜绝收的面积很有可能达到1000亩。
旱情面前技术都没用
新渥镇外田口村村民程秋华就有两亩生姜地。程秋华今年53岁,19岁高中毕业开始就一直在家种地,用他的话说,种了30多年的生姜,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最低1毛钱一斤的收购价,到前几年最高时四五元一斤的收购价,他看尽了生姜的起起落落。尽管如此,他还是看不透老天,30多年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高温干旱,30多年的经验技术被旱灾甩开了几条街。程秋华打趣道,现在只能是老天给多少就是多少了,别的也没有办法。而以往的这个时候,程秋华往往比较忙碌,一个星期要施一次肥除一下虫,要从7月下旬一直干到10月份左右。而现在,程秋华整天闲在家里,现在的工作就是每天看天,然后猜什么时候能下雨。
程秋华告诉记者,生姜是一种一年四季都会出现在市场上的农作物,但是生姜的收获季节则是九十月份,除此之外,市场上大部分都是洞姜。村民在收获生姜之后,会卖掉一部分,但是这个时间段是生姜大量上市的时期,新鲜生姜的价格比较低,就显得不划算。大家都会在山坡上挖出类似地窖一样的洞,把生姜存放进去,一直可以卖到第二年。程秋华介绍,除去坏掉烂掉的,一般还有八成能卖,但是价格却是大量上市时的两三倍。
说起生姜,让程秋华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姜你军时期,他回忆,那个时候直接有各地的客商云集而来,地里刚拔出来的生姜就能卖到4.5元一斤。而对于今年,他说:应该不会出现这个现象了,因为连姜都没有了。新渥镇的生姜一般都是义乌、东阳的客商来收购,之后除了供应本地市场,还会销往上海、杭州等地,谈起今年生姜的价格,程秋华几乎不假思索地说肯定会涨,杭州市场也会被波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