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局公布年度全国农业气象灾害评估结果
时间:2013-09-03 来源: 作者:
【导读】记者从中国气象局8 月31日发布的《全国农业气象灾害预警评估》报告中获悉, 2012年9 月至2013年8 月,全国农业气象灾害较常年总体偏轻;持续性、区域性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多于去年……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8 月31日发布的《全国农业气象灾害预警评估》报告中获悉, 2012年9 月至2013年8 月,全国农业气象灾害较常年总体偏轻;持续性、区域性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多于去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干旱叠加影响较去年和常年偏重,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北方农业干旱总体轻于去年和常年;东北地区低温春涝偏重、接近2010年;暴雨、洪涝频次高、分布广、局地受灾较重,黑龙江罕见流域性洪水使沿江沿河部分农田遭受洪涝灾害;台风登陆个数偏多、登陆位置偏南,强度偏弱,影响范围小、程度偏轻;病虫害、低温、寒害、冻害、大风、冰雹等对农业生产影响偏轻。农业干旱南方重北方轻,尤其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和高温叠加影响重
云南中北部、四川南部等地冬春连旱导致夏粮产量形成受到较大影响,影响程度重于去年,但不及干旱严重的2010年。
西北地区东部、华北西部阶段性春旱影响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干旱影响较去年偏重。与去年相比,今年北方冬麦区干旱面积大、程度重、持续时间长,但较常年偏轻。
长江中下游地区盛夏高温和干旱叠加,影响较去年和常年明显偏重,其中江南影响接近严重的2003年。持续高温少雨导致湘黔渝浙赣鄂皖等南方7 省市)农业生产不同程度遭受高温热害和干旱的叠加影响,一季稻、玉米、棉花以及蔬菜、茶叶等作物受灾重于去年和常年同期。8 月15日以来,旱区降雨逐渐增多,8 月下旬初台风潭美带来的充沛降水使长江中下游大部地区干旱得到有效缓解;但前期高温干旱对一季稻、玉米等秋收作物所造成的危害已无法挽回。据统计,高温干旱造成南方7 省市)农作物受灾8021千公顷、绝收1123千公顷。总体上,一季稻、玉米产量形成受影响较大,早稻受影响相对较小。
暴雨、洪涝频发,呈现分布广、阶段性、局地重特点
2013年5 月以来,我国出现多次大范围强降水过程,降雨总量大、影响范围广、降雨强度强,江南、华南以及四川盆地、黄淮、西北地区东南部和东北等地的部分地区遭受暴雨洪涝灾害;黑龙江出现历史罕见的流域性洪水,部分沿江沿河农田被淹。
5 月,我国中东部出现4 次大范围强降水过程6-10日、14-17 日、18-21 日、 25-26 日),粤桂闽浙赣皖鄂湘渝黔豫陕等10余省市、区)出现暴雨和洪涝灾害。强降水过程主要出现在江南、华南,暴雨洪涝造成农田被淹被毁、作物倒伏、早稻倒秧浮秧和果树落花落果严重。
主汛期,川陕甘鄂皖晋豫鲁冀辽吉黑等省部分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叠发重发。尤其是6 月29日以来四川盆地累计降水量达542.3 毫米,位列1961年以来第四高位。频繁强降雨导致甘肃、陕西、安徽、湖北、山西、河南、山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部分地区洪涝灾害叠发重发,造成农业设施受损、农田被淹或被冲毁、玉米和水稻等作物出现倒伏及烂苗。
黑龙江出现历史罕见流域性洪水,沿江沿河部分农田被淹。6 月下旬以来,内蒙古东北部和东北地区大部累计降水量达545.9 毫米,位列1961年以来第一位;尤其是8 月以来,吉林和黑龙江部分流域降水显著偏多,嫩江、松花江、黑龙江等干流出现超警水位,中小河流险情不断,黑龙江省出现历史罕见的流域性洪水,沿江沿河地区部分滩涂耕地遭受较重洪涝灾害。8 月中旬以来,黑龙江省发生的内涝和流域性洪涝共造成黑河、佳木斯、哈尔滨、大庆、嘉荫等13个地市45个区县农田受灾1874.8千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