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迷途”当归 传统生地育苗难取代
时间:2013-09-12 来源: 作者:
【导读】2013年当归涨价,每年外出打工的父亲,破例留在家里给当归田拔草。7月22日凌晨,半个山倾泻下来,泥石流将褚家和7户邻居淹没。当归,曾被视为开启褚家人未来希望的金钥匙,现在……
岷县永光村,村民院子里堆放着当归等药材。7月24日,永星村一名参加地震死难者葬礼的村民站在山边,从他脚下到远处的群山,皆是开垦出来的药材种植地。 南都记者 张志韬 摄
9月3日,14岁的地震孤儿褚江伟在北京中国石油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注册入学,这是让来自当归之乡的少年完全陌生的北京两个月前,他徘徊在16 57公里外被泥石流掩盖的家园,甘肃岷县永光村文斗沟,母亲,父亲,奶奶,都在30米的厚土之下。假如不是当归,至少父亲还活着2013年当归涨价,每年外出打工的父亲,破例留在家里给当归田拔草。7月22日凌晨,半个山倾泻下来,泥石流将褚家和7户邻居淹没。当归,曾被视为开启褚家人未来希望的金钥匙,现在,却成为泥石流危难的导火索。
药材扩张,水土流失
一位远在他乡的岷县游子,7.22地震后在微博上写道:寒冷,阴湿、冰雹、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地动、闭塞是岷县给我儿时留下的最深印象。如今生我养我的这片热土依旧多灾多难,老乡们依旧活得艰难。
难熬的高寒潮湿,却成就了岷县的当归。这里素有千年药乡之称,早在1500多年前岷归就是极为珍贵的贡品。但爆发性的种植,还是近30年的事。
1985年,岷县农民人均收入只有138元,当时属国家级特困县,每年都发放救灾粮、款、物资。岷县全县面积3578平方公里,仅有63万多亩耕地,其中山地和半山地就占了88.8%.结合岷县的地域特点,当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在岷县召开经济发展座谈会,制定了坚持以牧为主,发挥药材优势,牧、林、农、工、商综合发展,尽快脱贫致富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