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推广无硫化初加工提升中药材产业
时间:2013-09-26 来源: 作者:
【导读】实行中药材初加工无硫化成为各方关注焦点。省种植业管理局等机构相关人士指出,当前我省道地药材产地加工存在滥用或过度使用硫黄熏蒸中药材现象,造成药材二氧化硫残留超标,污染……
磐安县新渥镇百央村村民正在挖掘贝母。 记者 胡肖飞 摄磐安县药材市场里,采购商在收购中药材。 记者 胡肖飞 摄 在9月16日开幕的第七届磐安药交会上,省中药材产业协会和磐安县政府联合举办了浙产药材绿色加工、提质增效高峰论坛。
实行中药材初加工无硫化成为各方关注焦点。省种植业管理局等机构相关人士指出,当前我省道地药材产地加工存在滥用或过度使用硫黄熏蒸中药材现象,造成药材二氧化硫残留超标,污染环境等。一旦源头失控,将在整个产业链中产生中医基础破坏、中药材市场萎缩等恶性后果。
所幸,今年以来,在政府、行业协会的大力推动下,无硫加工正越来越被广大种植户、加工户所接受,无硫中药材的价格导向机制也已初步形成。
传统硫黄熏蒸法走投无路
中药材是我省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浙贝母、元胡是著名道地药材浙八味的主导产品。其中浙贝母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总量的90%,元胡占全国总量的1/3,是我省磐安等主产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但多年来由于我省药材产区规模加工企业少,加工机械设备、生产工艺和仓储设施相对落后,为延长这两种药材的防蛀保存期,药农采用硫黄熏蒸加工和保存的情况较为普遍,造成硫黄超标严重。
磐安县康宇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吕南海介绍,浙贝母收获期集中在5月,通常鲜品采收后自然储存时间只有20~30天。由于大量产品集中上市,鲜品储存还存在一定技术难度,加上天气多变,鲜贝母如不及时加工,就会因腐烂造成损失。而采用硫黄熏蒸浙贝母是简便、易行的传统初加工方法。
吕南海说,鲜贝母洗干净后,用农膜覆盖,然后烧起硫黄熏蒸。用这种方式,多的一次可熏蒸上千公斤,3天3夜就可熏完。硫黄熏蒸中药材除了简便易行,最大的优点在于储存过程中不容易霉变、虫蛀,外观清白好看。
但是,硫黄熏蒸加工法容易造成中药材有害物质残留超标,也造成主产区环境污染。今年,《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二增补本收载中药材及饮片二氧化硫残留限量标准即将出台,如不及时改进传统加工方法,浙贝母等中药材产业将面临行业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