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五加助本溪县农民奔小康(组图)
时间:2013-10-10 来源: 作者:
【导读】刺五加是辽东山区乡土树种,从前的农民采摘茎叶用来补充春天蔬菜的不足,后来他们把刺五加卖到城里、卖到国外满足现代社会对天然产品的高口味。如今,本溪满族自治县利用多年的产……
对种植大户进行技术指导。药企对接会现场。
农民接受技术培训。
刺五加种植现场一瞥。 核心提示
刺五加是辽东山区乡土树种,从前的农民采摘茎叶用来补充春天蔬菜的不足,后来他们把刺五加卖到城里、卖到国外满足现代社会对天然产品的高口味。如今,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利用多年的产业基础,通过保护性的野生利用、标准化的科学栽植、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政策倾斜、技术支持,做大做强刺五加,最终强大了以刺五加为代表的中草药栽植加工产业,全县20万农业人口将因此找到属于自己的富裕之路。
乡土树种带给农民致富希望
在辽东山区,林间路旁,随处可见一种叫做刺五加的灌木。每到春季,是山菜收获的季节,无论农村和城市,刺五加的茎叶作为天然植物就成了时兴的菜品,食用刺五加可以降血脂、抗血栓,提高免疫力,大家争相食之。但是这个季节很短暂,前后算起来不到一个月时间,如此的天赐佳品仅仅是这样地利用,人们似乎还对不起大自然。
说起来,刺五加浑身是宝,既可药用,又可食用,茎可做菜、叶可制茶、果可造酒、根可入药,由于其具有预防动脉硬化、温和降压、瘦身保健等功效而备受欢迎。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称:刺五加,以五叶交加者良,故名五加,又名五花。五加治风湿,壮筋骨,其功良深,无毒,久服延年益寿,功难尽述,言之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刺五加药用价值及用途被充分开发和利用后,引起了药厂、药企和药商的密切关注,近年来国内、国际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大。
本溪满族自治县的农民极具智慧,他们看到了刺五加比他们所熟悉的玉米等传统作物更能带来收益。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为了满足刺五加的市场需求,人们在长期采集野生资源的同时,开始尝试刺五加的人工驯化栽培。先后经历了1980-1985年的野生幼苗移植试验阶段;1985-1990年的实生苗有性繁殖阶段;90年代的扦插、压条等无性繁殖阶段;2000年至今的人工山地、平地广泛栽培阶段。经过30多年的摸索,本溪县现已形成了从育苗、栽培、采收、加工等一整套完整的栽培技术体系。
这一结果的取得,得益于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平地种植使农民大大受益,一亩地原来种玉米,收入不过800元,现在一亩地收入能达到5000元。如今,本溪县有了37家刺五加种植专业合作社,会员3万人。其中连山关镇兴连刺五加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连山关镇石哈村,成立于2008年9月,现有成员150人,辐射带动周边农户3586户。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生产过程中技术、信息的共享,并与东北地区中药材协会和全国各地客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目前,合作社实现了统一生产资料,统一生产技术,统一销售的一体化管理。 2012年,合作社社员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47%.
农民对刺五加的种植既吸引了龙头企业的加入,同时龙头企业又带动农民做好刺五加的文章。先后5家龙头企业落户本溪县,形成了 企业+基地+农户的产销一条龙产业发展模式。目前,该县刺五加深加工产品主要有刺五加茶、刺五加酒、刺五加饮料、刺五加胶囊、刺五加饮片和刺五加浸膏等,深加工产品年产量达0.8万吨,年产值2.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