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药材烟草市场网

药材烟草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药材烟草资讯

种三七就像种庄稼 小户只能“靠天吃饭”

时间:2013-10-17 来源:  作者:
【导读】由于自身实力的问题,让很多种植三七的小户随“价”逐流,如果市场的“浪”大一些,很多人都成为价格变动中的牺牲者。这种现象,在包括三七在内的很多农产品上都有印证。对于种植……   种三七就像种庄稼 小户只能靠天吃饭

  网络销售、三方合作大户各显神通谋出路

  汽车行驶在文山的乡间小路上,黑色的遮阳网一片片从眼前掠过。遮阳网下,时不时能看到正在产新的三七农,还有一些正在看籽苗的客商。在黑压压的遮阳网下,有一块属于龙辉的三七地,他今天收获了一些三七。

  第二天,天边刚刚泛白,他就急冲冲赶到市场。他知道,抢个好位置非常重要。

  虽然价格比上两个月低了许多,但龙辉这个早上还是卖了200斤,在他看来,价格不管多低都要卖,因为他要养家糊口。

  或许是经历过了这些年三七价格的起起伏伏,龙辉显得很淡定:有人说过,七农就是苦命地坚持、常年野宿的艰辛、百年难觅的机遇。前两句是说种植三七的辛苦,后一句则是说种好了,还得市场行情好,才能卖得好价钱。他说,像他这样的七农,种三七就像种庄稼一样,只能靠天吃饭。

  中小户的无奈

  列为支柱 金不换变成了摇钱树

  来看看,三七便宜卖了。龙辉在文山三七交易市场中吆喝、叫卖着,每经过一个人,他都会吆喝着。虽然他是老种植户,但是因为没有形成规模,每年产新都是自己拿到市场上销售。我的货很好的,你翻翻,不会有臭七,你甩一甩,都是干的。龙辉给记者推荐起他的三七。在这个显得有些落后的交易市场中,他摆了四堆三七,有20头七、30头七、40头七、60头七。看到过往的客商,他都会拿起一两个放在自己的嘴里咬一口,然后说:你看,真的很干,很好的。对于他来说,这样的推销方式已经是非常熟练了。或者说整个交易市场中的个体七农都是这一套方法。

  说起三七就不得不说它的珍贵,三七也叫金不换。他从普及知识开始给记者讲起,生怕不懂的人低估了三七的价值。三七金不换,对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种植三七的龙辉来说,可谓是印象深刻。三七是药,是很名贵的药。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文山三七种植户最深刻的记忆。龙辉回忆,当时三七作为名贵药材,种植技术要求很高,没有文化技术的农民是不可能种植三七的。当时三七种植户有两类人,一类是祖传的种植户,一类是有知识文化的技术员。他认为自己是第二类三七种植户。

  那时候的三七没有什么交易市场,没有这么多的人来买,因为种植面积少,也不存在炒货。他回忆,当时的三七销售对象主要是药厂、药店和少数的经销商,但价格是很高的,平均每公斤300元左右。

  但这个价格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发生了剧烈变化,从每公斤300多元下降到五六十元,什么原因也不知道。龙辉自己认为,或许和种植人数越来越多有关系。1992年,当地政府首次将三七产业列为重要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和发展之后,三七种植在文山逐步形成了产业化。全州三七产业实现现价总产值100.29亿元、销售收入136.65亿元、税利37.25亿元,三项指标分别是1992年增长了302.91倍、378.58倍和619.83倍。可以说,金不换逐渐成为了农民致富、工业增值、财政增收的摇钱树。

友情链接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