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蜂产业前景广阔 但亟需质量规范
时间:2013-10-18 来源: 作者:
【导读】“都说蜂蜜好,哪些产品好?能信得过?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我哑口无言。”省畜牧兽医局局长冯继康在日前召开的省优质蜂产品推介会上说,他常遇到这样的尴尬。“小蜜蜂,大产业”……
都说蜂蜜好,哪些产品好?能信得过?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我哑口无言。省畜牧兽医局局长冯继康在日前召开的省优质蜂产品推介会上说,他常遇到这样的尴尬。小蜜蜂,大产业。但是由于我省蜂产品品牌建设滞后,特别是市场秩序混乱,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冯继康介绍,发展养蜂不与种植业争地、争肥、争水,也不与养殖业争饲料,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用工省、无污染、回报率高的特点。2012年全省蜂群存养量约35万群,客蜂50万群,蜂蜜、蜂王浆产量分别为2万吨和150吨,全年蜂蜜、蜂王浆加工贸易量分别为3.5万吨和500吨。目前,全省已有60多家蜂产品企业通过QS认证,成立蜂业协会12个,从业人员2万余人,但是产业规模小仍是制约我省蜂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据统计,在全国我省的蜂群数量仅占到4%,蜂业的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和良种化生产水平与浙江、福建等养蜂发达省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产销对接不紧密,优质产品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假蜂蜜、假蜂胶等事件多发频发,农药、抗生素残留等问题备受关注,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制约了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省蜂业协会会长刘建林说。
以次充好,甚至蜂蜜造假很困扰我们这些用心制蜂蜜的企业。济宁陈宜斗蜂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宜斗说,由于蜂制品的特殊性,普通消费者很难从感官上对蜂产品质量作出判断,而蜂蜜在流通环节的现行国家标准检测中,检测项目仅有几项,而在这几项检测项目,假蜂蜜的检测结果完全可以以假乱真。前不久,就有媒体报道济南市场上的蜂蜜六七成是假货。
对此,省蜂业与蜂产品质量检验所副所长姜风涛告诉记者,市场秩序混乱由于生产领域与流通领域监管的双缺失和打假成本太高造成。
据了解,原来蜂产业监管存在真空状态,前些年才明确为省畜牧兽医局进行行业监管。近几年省畜牧兽医局相继成立了省蜂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省蜂业协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优质蜂产品推介中心,组织入选企业向社会公开承诺,建立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排行榜,并定期对推介产品进行动态调整,以市场监督提升意识,刺激生产企业加强行业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