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价格蹿高的背后 农民直说受不了
时间:2013-12-11 来源: 作者:
【导读】12月初的齐鲁大地,寒意渐浓,但在潍坊和莱芜两个生姜主产区,仍能感受到这里因姜价持续走高而带来的“燥热”气氛。“姜价这么高,大家伙儿心里都扑棱扑棱的,今年差不多能过个……
12月初的齐鲁大地,寒意渐浓,但在潍坊和莱芜两个生姜主产区,仍能感受到这里因姜价持续走高而带来的燥热气氛。姜价这么高,大家伙儿心里都扑棱扑棱的,今年差不多能过个肥年了,就是种得太少,产量也不行。仔细算一算,能补上前两年的欠账就不错。莱芜市莱城区寨里镇魏王许村党支部书记魏洪义说。自今年5月份开始,连续低迷了两年的生姜价格开始蹿升,9、10月份2012年产黄姜产地收购价一度超过5元/斤,逼近6元大关;近一个月略有回调,黄姜价基本稳定在4元/斤左右,今年产鲜姜价约3元/斤。一时间,姜你军风波再起!记者深入潍坊和莱芜两个生姜主产区,多方探究今年生姜生产情况和价格蹿升的原因。
种植面积减少 存量产量双降
魏洪义所说的种得太少,即种姜面积减少,这是山东多个产姜县市的客观实际。山东省农技推广总站研究员高中强介绍,2010年到2011年,山东生姜种植面积突破100万亩大关。然而,由于2011年和2012年生姜价格持续低迷,种植面积开始下滑,据初步统计,今年多个主产区面积缩减了20%.
在莱芜市,2011年生姜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今年8万亩出头;安丘市是潍坊的一个县级市,也是生姜种植面积最大的县,2011年种植面积为21万亩,今年约16万亩;在相邻的昌乐县,2011年有5.2万亩,今年为3.4万亩
昌乐县鄌郚镇泊庄村姜农吕来成的话很有代表性:我一般每年种2亩姜,前年价不好,想着第二年能涨上去,就咬着牙再种了一年,结果价更低了。有些人说现在种姜的地儿太多了,再涨价难了,今年就种了1亩3分姜,管理上也不上心,谁知道价一涨起来又这么猛。
更让吕来成受打击的是,今年天公不作美,前涝后旱,加上自己的姜地犯重茬,病害也多,亩产才6000来斤,比往年减产1/3还多。就这样,他的姜产量在村里还算是好的,有不少户的姜遭了姜瘟病,产量才2000来斤。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安丘市凌河镇大儒林村。村党支部书记李永年介绍:咱这里有种大棚姜的,也有种地膜姜的。大棚姜今年亩产1.3万斤,较往年减了2000斤;地膜姜今年6000来斤,减产30%以上。李永年还说,不仅产量减了,往年的存量也减了,生姜收获后,一般都存在旱井和地窖里,但因去年秋天和今年夏天的强降雨,不少井窖进了水,导致生姜成批烂掉。
高中强说,因为井窖进水导致的生姜存量减少,其损失很难科学统计,但今年鲜姜的产量减少,初步估计在20%以上。因此,连续两年的种植面积减少,存量和产量都降低,供需关系吃紧,是导致此轮姜价蹿升的根本原因。
谈到此轮涨价对山东生姜产业和姜农收入的影响,高中强坦言,这样的价格超常规波动弊大于利。现在,关于生姜价格波动,有了贵三年、贱三年的说法,姜价好的时候,一些地方缺乏深入调研,盲目扩种;两三年后,产量猛增,导致价格下跌,农民赔本,进而逐渐放弃种植,再引发新一轮的涨价周而复始,行业发展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一些新发展地区缺乏市场应对能力,在错失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影响到整个生姜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