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六味地黄丸的用兵之法
古人开方的思路是非常清楚的,讲究的是君臣佐使,就是像治理一个国家一样,要有个合理结构,同时也像打仗一样,要把各位将帅安排得当,兵力的部署也要恰到好处,这样才能打胜仗,而六味地黄丸恰恰是这方面的典范。说起六味地黄丸,因由六位中药材组成,故名为六味地黄丸,源于宋代医学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一个熟悉兵法的人,只要一看到对方在各个战线的兵力部署,就会知道对方想要打哪里,重点是哪里了。中药的方子也一样,让我们从六味地黄丸的分量安排来看看,它到底是调整人体哪个部分的吧。
六味地黄丸方子里面的每味药的分量分配是相当讲究的,它们分别是:熟地八钱,山萸肉四钱,山药四钱,茯苓四钱,丹皮三钱,泽泻三钱。
这么一看,这个战阵的队列排布就清楚了,首先,站在中军位置的是大将:熟地,它长得黑黑的,大块头。它领的兵那是最多的,有八钱之多,也就是说,这里部署的兵力最多,那么这个熟地是干吗使的呢?
我们的大将军熟地是入肾经的,它对肾经的地理位置最熟悉,可以直接进入。它滋阴补血,益肾添精,这对肾经的正常运转是十分重要的。
先要和大家介绍的是中医的肾的概念,中医里的肾并不完全指西医的肾实质(就是那对泌尿系统的肾脏),中医的肾还包括生殖系统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中医通常说该人肾虚,可是如果到西医的泌尿科对肾脏进行检查却毫无问题的原因,有的时候,肾虚的患者做一些西医的生殖系统检查反倒能检查出问题来。
我们的大将熟地带着兵进入肾经后,可以对肾进行营养补充。也就是说,它及时地把粮草、水等战略补给提供给了肾,这就是它滋补肾阴的作用。在中医里,阴属物质,阳属功能。由于我们熟地提供的粮草补给,使得肾能够正常地运转了,为身体的正常运行提供原动力。
我们再来看看谁带的兵仅次于大将熟地,原来是山萸肉和山药,分别是四钱,这说明它们带兵的数量是主将的一半。这么看来,这二位绝对不是主力大将,而是副将。
让我们先来看看山萸肉吧,这位副将长得红红的,属酸性。现在我们把地图铺好,来仔细看看这位副将要占领哪里?原来是肝经,中医的肝并不只是西医讲的肝脏,中医的肝是一个系统,还负责管理情志等方面事务。
中医说:酸味入肝。山萸肉领兵四钱,直入肝经,同时还兼入心经、肾经。这样副将山萸肉带领着队伍进入肝经后,就及时地把粮草送入了这个领地,这样肝经的运行就正常了,同时心经也得到了补给。现在我们再来看地图,好的,肝经和肾经这两个区域已经得到及时的补养了。
另一个副将是山药,它带的兵也是四钱,它长得白白胖胖的,味道是甘甜的。
中医说:甘味入脾,所以这次我们不用翻开地图也知道了,它一定是带着士兵进入了脾经的区域,对那里进行了及时的补给。
同时,副将山药还兼入肺经,所以肺经这个区域也得到了一些战略物资。
好的,现在几位将军都出发了,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战略地图吧。肝、脾、肾三个战区,已经插满了红旗,心、肺战区也得到了补养,所有的位置都投放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得到了充分的恢复。
但是问题出现了,前方战报回来了,三个主要战区都发现了问题,肝经战区的回报是:那里尚有部分敌人没有清除,影响了物资的投放。这部分敌人是什么呢?原来是肝火,有肝火在,那么投入大量的物资是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