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中药材 黄藤
黄藤
【出处】 《本草图经》
【拼音名】 Huánɡ Ténɡ
【别名】 土黄连(《南宁市药物志》),藤黄连(《广西中药志》),黄连藤(《中国药植图鉴》),伸筋蘑、山大王(《广西药植名录》),大黄藤(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来源】 为防己科植物黄藤的根或茎。秋后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 肇援状灌木,长10余米。枝淡灰色,小枝有纵条纹。叶互生,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0~20厘米,宽4~10厘米,先端锐尖,全缘,基部圆形,革质,上面绿色,下面色较淡;叶柄长4~12厘米,具细纵棱,基部膨大。复总状花序,腋生,雌雄异株;花被6,绿白色,外有3片小形的苞;雄花有雄蕊3,花丝短棒状,花药椭圆形,短粗;雌花有退化雄蕊,子房3室,柱头头状。果穗长30厘米许,木质,果柄长3~4厘米,核果长2~3厘米,顶端有柱头遗迹。种子长圆形,横切面呈肾脏形,胚乳角质,丰富,子叶片状。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 生密林中。分布云南、广西、广东等地。产广西、广东。
【性状】 ①干燥根呈圆柱形,弯曲扭转,长15~75厘米,粗0.5~2厘米。外表土棕色,去栓皮后呈棕黄色,皮孔不明显;皮部易剥落。横切面木栓层极薄,暗棕色;韧皮部发达;木质部放射状排列,多空隙,坚硬,韧皮部与木质部均鲜黄色。味极苦,能使唾液成黄色。
②干燥茎呈圆柱形,稍弯曲,粗达3厘米以上。外表土灰色,节微隆起,具多数细纵沟和横裂。横切面木栓层较根部稍厚,约0.7~1毫米,暗棕色;皮层及韧皮部厚约2~9毫米,黄色,有空隙;木质部黄色至棕黄色,中心有小形髓部,辐射线色较暗。气味同根。以条大、色黄、断面有菊花纹,味苦者为佳。
【化学成份】 根含掌叶防己碱、药根碱、非洲防己碱、黄藤素甲、黄藤素乙、黄藤内酯、甾醇。
【性味】 苦;性寒
【归经】 心;肝经
【药用价值】 清热解毒;利湿。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结膜炎;黄疸;胃肠炎;痢疾;小儿消化不良;饮食中毒;输卵管炎;急慢性子宫内膜炎;急性盆腔炎;阴道炎;疮疖;烧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