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输液也会危及生命
如今,人们已经把静脉输液当成了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无论大病小病都选择输液。其实,不适当的输液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危及生命。
即使像一般的感冒、发烧、腹泻,很多人也要求医生输液,认为输液可以让病情迅速好转,把静脉输液当成了无所不能的“救命稻草”。专家提醒,现在许多人对静脉输液存在误区。
误区一:很多患者常说,输液能提高身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病就好得快
现在多数患者到
误区二:大多数人认为,输液效果好,无论大病小病都选择输液
有些人把输液当成了救命的法宝,认为输液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无论是大病还是小病都要求医生给其输液。其实,治疗像感冒这类疾病,一般是不需要静脉输液的。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张维君教授认为,对付普通的病毒性感冒发烧,最好的办法是多休息、大量喝水、补充维生素C。当然,你也可以遵医嘱口服抗感冒药物,缓解感冒症状。口服药物与输液相比有方便、安全、经济的优点。
当然,如果感冒者症状较重,如高热不退、食欲极差、频繁呕吐、继发细菌感染(如肺炎等),就应由专科医生诊断,看是否需要输液。
走出误区:不合理输液很危险,能吃药尽量不打针,能打针尽量不输液
静脉输液对药物的纯度要求也非常高,如果药物中有杂质,随着吊针直接进入血管,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样非但没能治病,还会产生副作用,甚至造成性休克,如果抢救不及时,人在几分钟之内就会丧失生命。另外,一些补液中本身就带有容易引起发烧的物质。
因此,专家告诫:能吃药尽量不打针,能打针尽量不输液,尤其不要轻易输抗菌素和激素。
误区三:常听人讲,每年输液两次可以防脑血栓
现在,定期给脑血管病患者输一些活血化瘀、抗氧化、抗自由基、降低血液粘稠度、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已经成为许多医院的惯例和患者心目中的“救命稻草”,认为输了液就能防止脑血栓,即便是血栓已经形成了,也能使其化解。很多老年人听说输液可以防脑血栓,都到医院要求输液。连有些医生都奇怪,为什么我们开的这些药老年人不信,却偏要相信传言呢。经常有老人去医院要求输液并且说,“输液好啊,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走出误区:遵医嘱吃降压药平稳降压、控制血压,才是预防脑血栓的最好办法
事实上,输进的药液随着身体的新陈代谢,药物的作用会很快消失,并不可能长期有效。所谓每年春秋两次输液可以防脑血栓是没有道理的。
医学研究表明:脑血栓的最重要危险因素血粘度增高、颅内或颅外动脉粥样硬化,使血腔狭窄,血栓形成、栓塞或造成出血。脑血栓往往伴有,而长期的高血压也易导致脑血管意外,使小动脉硬化,易于破裂出血或痉挛,导致脑溢血。因此,脑血栓的防治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靠输液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
专家提示:
在生活上,脑血栓患者要注意:
1.消除不良危险因素的影响,积极治疗引起脑血管病的各种因素,如的摄入;不暴饮暴食;减少食盐摄入量(5克以下)。
4.保持良好的状态,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焦虑。
5.定期进行脑血管病的预防性检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