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药材烟草市场网

药材烟草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药材烟草知识

烟叶特殊的烘烤工艺

时间:2009-12-31 来源:  作者:

    密集烤房的烘烤原理与普通烤房相似,但是由于其装烟密度比普通烤房要大得多,而且实行强制通风和热风循环,所以在烘烤工艺方面又有其特殊性。

  夹(编)烟与装烟

  同一烤房所装配的鲜烟叶要力争做到品种、营养、水平和生长状况以及部位、成熟度的一致,要在一天内完成采摘、夹(编)烟、装房并点火烘烤。

  夹(编)烟 夹(编)烟时将鲜烟叶叶柄对齐,自然、均匀地铺放到烟夹内,烟夹两端适当加铺。使用针长14cm的竹木烟夹时,对叶片较小的烟叶,每夹夹鲜烟14~16kg,中部叶16kg左右,上部叶17~18kg。使用普通烟竿编烟时,每竿编鲜烟12~15kg,每撮烟叶4~6片。

  装烟 烟夹装房时,保持相邻两个烟夹之间距离5cm左右;烟竿装房时,相邻两个烟竿的中心距为8~12cm。装烟密度宜控制在55~65kg/m3。在无法达到全房鲜烟质量完全一致时,起码要做到同层烟叶质量基本一致,并确保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装烟密度必须均匀一致。如果烟夹内烟叶密度不均匀,叶间温度、湿度不一致,会导致烟叶干燥不一致。密度小的部位烟叶干燥过快形成青干,密度大的部位烟叶叶片变薄,颜色变淡,出现平滑烟。

  若烟叶数量(烟夹或烟竿数量)不足以装满各层时,空缺的挂烟位置要用木板铺满铺严,其不足部分要用木板填满,不得将烟夹(竿)距离加大或留有空档、空隙。长6m的烤房装烟量控制在4000kg左右,长8m的烤房装烟量要达到5500~6000kg。

  变黄快的鲜烟叶及过熟叶、轻度病叶装在气流上升式烤房底层,质量好的鲜烟装在其中层和上层。气流下降式烤房则相反。

  据测试,密集烤房装烟室大门附近的下层和中层温度最高,上层温度最低。因此,成熟度高的烟叶应吊挂在下层大门附近,适熟叶应吊挂在下层和中层靠近机械附近及中间,成熟度稍差的烟叶应吊挂在烤房温度相对较高的地方。

  烘烤操作

  装烟后要关严装烟室及进排气口,及时点火。在烘烤过程中根据烟叶外观形态的变化,用烤烟温湿度监控仪(自控仪)结合三段式烘烤工艺实施烘烤操作,必要时可对温湿度进行在线调节。

  温湿度传感器挂置在顶层(气流下降式烤房)或底层(气流上升式烤房)的中部位置,传感器感温头悬挂在该层烟叶中部稍低(气流下降式烤房)或稍高(气流上升式烤房)位置。

  变黄阶段 在变黄阶段烤房对烟叶变化要求是:下部烟变黄程度达八、九成黄,中、上部烟叶变黄程度九成黄时,且叶片凋萎塌架,主脉变软、勾尖卷边。

  烟叶装房后密闭门窗和进排气口,烧小火,将烤房温度提高到35℃~38℃左右,保持湿球温度34℃~36℃,使叶尖变黄。其间开启风机低速间断运转(特别是烘烤水分大的烟叶时),一般每开30~60分钟停机3~4小时。待叶尖变黄10cm左右、整个烟叶开始发生变黄后,稍加大火力,以每二小时提高1℃的速度升至38℃左右,风机低速到中速间断运转,控制湿球温度34℃~36℃,稳定温湿度环境,直至底层烟叶80%达黄片青筋、叶基部微带青色且叶片发软。之后再加火力,将干球温度提高并稳定在42℃左右,湿球温度保持在36℃~37℃,使底层烟叶达九成黄以上,叶片和主脉发软,二层部分烟叶达到既变黄又变软。

  特殊情况下,变黄初始,在点火2~3小时内要使烤房顶层温度达到39℃~40℃并保持稳定,湿球温度也逐步升至36℃~38℃。其间,20小时之后间歇通风,每开20分钟火,停4~6小时。当顶层烟叶4~5成黄或烟层明显发热后连续进行通风。

  在42℃左右,若烟叶变黄程度不够,要拉长保温保湿时间,使烟叶完成变黄;若烟叶失水不够,要开大进风门,保持要求的温湿度,进行排湿。

  风机在点火阶段及间歇通风阶段可高速运转,进入变黄中期后宜低速运转,变黄后期则宜转为中高速运转。

  需要注意的是:若烟叶变黄不够,则延长保温控湿时间,使烟叶按工艺要求变黄;若烟叶失水不够,允许自控仪自动排湿或人工开启进风门进行适当排湿,确保达到要求的温湿度。

  定色阶段 定色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及时排湿,逐步使烟叶达到叶片干燥、叶脉部分干燥。

  进入定色阶段,要不断加大烧火,干球温度以2~3小时升高1℃速度升至54℃。若烟叶失水慢或烟筋变黄慢,须在45℃~48℃延长稳温时间,使烟筋实现变黄,部分烟叶达到小卷筒。然后再以1~2小时提升1℃的速度升温至54℃~55℃,稳温至叶片完全干燥。湿球温度要稳步上升并稳定在38℃~40℃。

  根据烟叶变黄速度掌握升温定色速度,水分大、叶片薄、变黄快的烟叶要快升温、快排湿、快定色;水分小、叶片厚、变黄慢的烟叶要慢升温、慢排湿、慢定色。进风口和排湿口的开启要根据湿球温度高低灵活调整,防止湿球温度超过40℃。大排湿时要开大进风口烧大火,小排湿时要关小排湿口烧小火。

  风机中速或高速运转,一般每开3~4小时停机30分钟左右。当各层的叶片已基本干燥后,则可将风机转为中速。

  干筋阶段 烘烤进入干筋阶段后,干球温度要以每小时提升1℃的速度由55℃升温到67℃~68℃保持稳定,同时保持湿球温度40℃~42℃,直到全部烟叶的主脉充分干燥。控制相对较高的湿度有利于增进烟叶颜色和色度。

  在干筋阶段,风机从高速运转逐渐变为中低速运转,一般开1~2小时停机30分钟左右。若定色后期和干筋阶段烤房内通风过量、烟叶间隙风速过大、湿球温度过低,特别是装烟较稀情况下烟叶干燥过快,烤后颜色变淡,油分也会降低。

  若烟叶主脉干燥过于迟缓,要将干球温度控制在62~65℃、湿温控制在40℃~41℃内,间歇性地开、关进风门,使烤房内反复出现湿球温度短时间偏高(甚至达到43℃),以加速烟筋水分的内扩散排出,及时干燥。

  烟叶回潮

  季节湿度大的情况下,在确认全房烟叶完全干筋后,停止加热,关闭风机电源。当烤房温度降低到45℃~50℃时,打开装烟门、进风口和排湿口使烟叶自然吸潮,直至烟层里面的烟叶硬而不脆时为止。

  季节湿度小的情况下,在烟叶干筋后,烤房温度降低到50~55℃时,向烤房和加热室地面泼水,然后开启风机通风,并用水管向炉顶、炉壁及散热管外壁上慢速喷注清水,使所产生的蒸汽回潮烟叶。若回潮时火炉火管已明显回冷,则可用柴草重新烧一段时间的中、小火促进水的汽化。约经2小时左右实现烟叶回潮。

  特殊工艺措施

  烘烤水分特别少或烟叶变黄阶段首次加热后,烤房湿度达不到要求时,可打开装烟室大门或热风室检修门,向烤房内的地面泼洒清水,并适当延长加热通风时间。

  雨天烘烤烟时,宜将首次加热的温度略为提高,并适当延长加热通风时间,进行数次间歇排湿,将叶面附着水分蒸发排出后再进入正常烘烤。

  通风操作

  烤房点火后必须开动风机通风。在使用过程中,要经常注意风机的运转状况是否正常,包括声音是否异常,是否漏油、缺油,机架是否松脱等,发现异常状况必须及时检修排除。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每烤1~2房烟后需对风机加注2#或3#复合钙基脂等高温润滑油,以保持风机良好的润滑状态。

  烘烤中若在烤房处于中火以上状态时出现停电或风机损坏等事故,必须及时换电、换动力或换电机风机,并要严封火门压火,全部打开热风室顶部的检修排热门和烧火操作门。 若在中火以上火候下出现较长时间的停风故障,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压火、撤火措施。包括严关火门、严关烟囱闸板,打开加热室顶部排热窗和加热室检修门等。若停风故障在短时间内无法排除,必须用湿煤严密压火、封火,或将炉膛内的燃料全部撤出,以保证装顶层烟叶不被烫坏和风机润滑状态不被破坏。

 

友情链接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