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与香烟
时间:2010-08-19 来源: 作者:
郑振铎烟瘾很大,人家吸烟随身带个烟盒子,至多装上20支,他的大衣口袋里每天都鼓鼓囊囊的,装有50支装的铁烟盒。他一边谈话,一边一支接一支吸烟,20支装是不够吸的。他牙齿发黄,手指头夹烟的地方也被烟熏得焦黄。他一支接一支地吸,几乎用不着火柴。他在上海工作期间,国民党在上海租界洋商办的《正言报》上公然发表了重庆成立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消息,公布上海方面的当选理事是郑振铎与楼适夷。楼适夷的住处一向秘密,但郑振铎一直呆在静安寺的庙弄里。消息传出后,为继续开展工作,他悄悄地躲到法租界一位朋友家里去了。
他在秘密住处千方百计联系古书店,抢救那些被敌人弄到国外去的古书籍与古文物。偶然出门,便和开明书店的老友上小酒馆喝两杯绍兴酒。酒量照常,可烟却一支也不吸了。“怎么回事?”“不抽了!”“为什么?”“不为什么!”朋友知道:他把烟戒了,可以多收集几部古书嘛!新中国成立后,郑振铎担任了文化部副部长兼文物局局长,收古书、淘古董,已用不着他自己花钱了,可他还是不吸烟。参加外事活动,有的是好烟,“三五”、“茄力克”,全是上等烟,他不吸。可是他却常常从口袋里掏出随身带的金色打火机瞅瞅。有人问他:“你不抽烟,带个打火机干什么?”他回答说:“玩玩呗,孩子要玩具,大人也有大人的玩具嘛。这不是,还可以替别人点点火!”原来,虽然他戒了烟,可还是旧情难忘,藕断丝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