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药材烟草市场网

药材烟草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药材烟草知识

五甲子老烟铺——中和烟铺

时间:2012-01-13 来源:  作者:
    中和烟铺,又称五甲子老烟铺,是天津最早的也是经营时间最长的一家烟店。

    烟草是16世纪明朝万历年间传入我国的,最初人们称之为“淡巴菰”,后来才称之为烟草,而天津人却习惯称之为“烟儿”。崇祯十七年(1644年),也就是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城的那一年,山西临汾人张晋凯在天津城北门外大街开了一个小烟铺。这个烟铺不仅贩卖烟叶,还兼售槟榔等爽口之物。最初这个烟铺铺面很小,也没有名称,因为是山西人经营的,人们称之为“老西儿烟铺”。相传小说《施公案》的主人公施世纶任仓厂总督驻守天津时,他的行辕在离烟铺不远的估衣街归贾胡同北口。施世纶喜欢吃槟榔,而烟铺所售槟榔肉厚味醇,深受施世纶喜爱,所以他经常光顾烟铺。一次问及店主张晋凯烟铺叫何字号时,张无言以对。施世纶见状,信笔题写“中和烟铺”四个大字送给张晋凯。张视之为宝,遂镌刻成巨匾悬挂,从此烟铺声名鹊起。

    烟草初行于市,吸食的人很少,烟铺里都摆上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烟具和一碗清水。进店吸烟的人吸烟以后用水漱口,然后把钱放在桌子上再离去。到了清朝初期,吸烟的人逐渐多了,烟草成为待客之物。康熙年间,天津名士查为仁在《莲坡诗访》中录有烟草诗4首,说烟草可以“醉人无藉酒,款客未输茶”。到了清朝中期,在天津抽旱烟的人逐渐增多。与此同时,烟铺在天津也大量出现,款以“烟魁”吊以大烟袋的幌子,大街小巷触目皆是。

    天津人把旱烟分成4种,即叶子、锭子、杂拌、兰花。妇女所吸不外乎锭子、杂拌两种,男子瘾大者喜欢抽关东叶子,比较斯文的人则喜欢吸兰花。天津人的烟具也很讲究,烟袋多用乌木杆,银嘴,铜锅,“贵者数百金,次者数十金”,并且男女有别,妇女的烟袋长约五尺,男子出门为图方便携带的烟袋仅长一尺。

    中和烟铺历经沧桑,生意日渐兴隆。1940年前后,烟铺在原有平房铺面的基础上,建成五层大楼(前面四层),楼下为转角柜台,出售烟叶,楼上则为账房办公和招待买卖烟叶的客商所用。由于当时烟铺已开业三百年左右了,故题其门额为“五甲子老烟铺”。这家烟铺之所以生意兴隆,主要是有独特的经营手段。中和烟铺以“诚实薄利,服务周到”为经营宗旨,它所出售的烟叶一是品质优良,不同品种的烟叶采自不同的地方。二是能适应不同的吸食口味,店里各种烟叶样样具备。三是包装迎合潮流。最初烟叶多用白纸包装,20世纪40年代以后,包装颇为讲究,如锭子烟起初只用白纸包装,上面加盖“中和烟铺”戳记,后来改为硬纸盒,外面印有万字锦的绿色花纹,打开纸盖,里面印有“中和烟铺,五甲子老烟铺”的字样,这样既美观大方,又起到了宣传的作用。

    解放以后,中和烟铺划归糖业烟酒公司。20世纪70年代,天津发生地震,烟铺顶楼倒塌,经修整后原貌已变,但“五甲子”篆字图样至今仍在。  
友情链接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