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烟草
烟草传入中国后,吸食烟草的人日益增多。当时明朝政府和后来的清朝政府都以吸烟种烟与粮食争地,影响国计民生,而采取禁止政策。1637年,明思宗即崇祯皇帝下令在全国禁烟。第二年又下令凡贩运烟者,不论多寡,均斩首示众。与此同时,清太宗皇太极也在关外禁烟。到了1641年和1642年,明朝大臣洪承畴以戊守辽东的将士的“嗜烟若命”为由,请求崇祯帝废除了烟禁。清朝初期的禁烟只禁老百姓,而不禁王公大臣。雍正、乾隆逐渐放松烟禁。到了嘉庆时期政府不再禁烟,烟叶种植得以迅速发展。北起松花江,南至雷州半岛,东起胶东半岛,西至甘肃、新疆等都有烟草的种植。在烟草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商品之后,清朝政府即将其纳入征税范畴。1854年,烟草和酒糖茶等作为百货类收取厘金。1894年前后,中国烟叶生产已有相当规模,烟叶出口量逐年增加。
据统计,1867年烟叶出口仅1459担,到了1894年,已超过10万担。当时的上海和汉口,都是重要的烟叶聚散地和出口口岸。中国是一个巨大的烟草消费市场。清代后期,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英、美、俄等国的烟草商开始向中国销售烟草,并开办烟草生产企业。有资料记载说,1885年,美国杜克父子烟草公司在中国上海销售“小美女”牌卷烟。1888年,美商老晋隆洋行在中国上海独家推销“品海”牌卷烟。1891年,老晋隆洋行投资1万两白银,从美国引进两台邦萨克卷烟机,在天津办厂生产“品海”牌卷烟。这是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第一家卷烟厂。1902年,英美烟股份有限公司在英国伦敦组建,旋即在中国上海、香港等地建立卷烟厂,进一步扩大烟草市场。1902年,俄商伊利奥.阿罗维奇.老巴夺(E.A.LOPATO)兄弟在哈尔滨开办了手工制烟作坊。1909年,老巴夺增购制筒机、填烟机,并成立A.老巴夺父子烟公司,生产“哈德门”牌卷烟行销东北市场。该公司于1914年被英美烟公司以合资形式兼并。清朝末年,中国的民族卷烟工业也开始发展起来。1899年,范善庆在上海创办手工卷烟作坊范庆记。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民营资本手工卷烟企业。1902年,清廷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袁世凯提倡“实业新政”,在天津开办“官商合办”北洋烟公司和北洋烟厂。第二年,生产出了中国的第一个机制卷烟——“龙球”牌卷烟。1905年,简照南、简玉阶在香港创办广东南洋烟草公司。1909年更名为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1916年改称中国南洋兄弟有限公司。南洋兄弟烟草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烟草公司,与英美烟公司的垄断经营进行了长期的抗争。